>

勇往直前科技斗士 孜孜不倦创新先锋——付振晓

1.jpg

付振晓,男,中共党员,2002年参加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风华高科总工程师,兼任风华高科研究院院长、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电子设备用阻容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65)委员。先后多次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2012年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荣获广晟集团“七一”表彰“百名先锋”称号。


2.jpg


目光长远,坚持前瞻性保技术领先

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付振晓,2002年8月进入风华高科成为一线技术员。入职不久,他就接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镍电极瓷粉国产化”项目落在他的肩上。这是一项包含镍电极工艺技术、电子材料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先进的集成创新,是当时行业的标杆技术,关系到风华高科MLCC产业的生死存亡。面对挑战,付振晓没有退缩,而是带领技术团队沉着应对,将难点逐个击破,最终顺利完成项目。之后,他进一步主持无铅系列瓷料研制开发工作,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还实现了材料的国产化,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国内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后,付振晓并未放缓创新的步伐,他开始大胆思考一个更具前瞻性的问题:如何把风华高科最优质的创新资源集中起来,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站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角度,研究高端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所面临的基础和共性技术?在他的推动下,2015年,风华高科成功获批建设国内唯一一家在电子元器件材料领域设立的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20年,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国际形势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风华高科正处于“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高速发展时期,为了把握机遇,他带领技术团队规划制订2021〜2025年技术规划蓝图:以市场为导向,策划推进超过150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攻关,力争到2025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率超70%,赶超行业标杆,比肩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行动准确,坚持研发抓核心关键

多年来,他一直奋斗在公司科技创新的最前线,敏锐地抓住了“片式元器件材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这一牛鼻子,先后组织公司创新团队,主持开展镍内电极大容量片式电容器用瓷料、无铅环保型NPO高频系列瓷料、微米超薄介质片式电容器用材料、压电材料及敏感材料等元器件关键材料的攻关,实现系列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问题,并通过材料的国产化大规模产业化与推广应用,为公司开发出如薄介质大容量片式电容器、01005(0.4mm*0.2mm)片式阻容感系列超微型片式元件、薄膜片式电阻器等国际一流的新产品,累计取得超过35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其中“超微型片式阻容元件关键材料、技术及应用”等四个项目成果经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作了突出贡献。


19年来,他专注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前沿研究探索和成果转化的付振晓,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解决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问题,填补一项又一项国家空白,为风华高科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把我国电子元器件技术推向了世界前列。2016年付振晓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广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技术支撑,坚持转化护成果落地

付振晓明白,企业创新发展,不能单靠技术创新,而是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因此,他在管理上特别是在成果转化上提出新做法,让创新之风在整个企业内部铺开。


担任风华研究院院长后,付振晓认为研究院要在现有风华高科超前技术孵化器基础上,同时加大分析和研究与公司发展主业密切相关的核心共性技术与新领域产品,其他的一些创新工作则由各分(子)公司等负责,逐步构建独具风华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一以风华研究院为研发储备核心,以各分(子)公司二级研究应用中心为支撑,以车间创新小组为基础的“金字塔”式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研发储备—产品升级—工艺革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研发与攻关,确保企业产品、技术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成果转化是让技术创新形成实际生产力的重要一步。付振晓再次大胆创新,建议以小微公司进行成熟项目的孵化,提高速度和效率,同步推进内部孵化和外部资源。


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管理创新,为企业创新氛围的营造和创新成效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驱动作用。风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建立,先后孵化成立了广东国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亿华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风华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超级电容器孵化组、LTCC射频器件及模块孵化组,为风华拓展5G通信、健康医疗、汽车电子、新能源及国防等高端市场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谢亮辉

编辑:刘 韵

编审:王国伟

贝斯特bst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