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政策导向下,大宝山及周边地区出现大量民采民选活动,甚至非法私挖盗采行为。优于矿,也忧于矿。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资源带来的富裕生活,就已目睹着清澈的河水逐渐变得浑浊,葱郁的矿山逐渐变得荒凉。私采滥采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日益严重,北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2012年省政府开展“三打两建”,非法民采民选活动得到有效控制,但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广晟集团不推诿、不回避,主动挑起大宝山矿区及省内各所属矿山的环境综合整治及绿色修复责任,还广东人民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湾区后花园。
◤科学统筹,综合治理
根据当时矿山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形势,广晟集团明确了“源头防控、过程阻断、末端治理、风险防范”的生态修复总体思路。“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矿山复垦复绿、节能减排、智能改造三大工程,累计投入近30亿元,对省内所属9个重点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总矿区面积超170平方公里。
在大宝山矿区开展凡洞村尾矿库及处理厂建设、李屋拦泥库外排水处理厂、李屋拦泥库清污分流工程、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修复等11项重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重金属与水资源的有效分离;在凡口铅锌矿启动尾矿库25.3公顷土地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建立了多物种、多层次、自我更替、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绿色植被重新覆盖山岭。
◤科技赋能,标本兼治
广晟集团联合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着力加强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及绿色开采技术改造,成功研发帷幕注浆、二氧化碳选硫、超细粒级尾砂充填、废石高效分选、矿区土壤重金属钝化等绿色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与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研发出国际领先的“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在不改变地形和无需客土的情况下,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利用植物降低重金属迁移性,柔性改良重金属污染酸性土壤,进一步减少大宝山矿新山片区下游横石水的重金属污染。
▲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应用了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精炼炉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一方面,矿山企业从采、选、冶全方位实现了对铅、锌、铜、硫铁、银、镉、锗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综合回收,从源头上削减尾矿产生量,并对长期堆存的废石和尾矿实现再利用,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实现变废为宝。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富氧闪速熔炼和原有氧压浸出湿法炼锌工艺相结合,有效解决综合回收、废渣处理等问题,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及无害化处置。
◤草长莺飞,成效凸显
目前,广晟集团省内9座所属矿山全部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大宝山矿区域植被覆盖度高达95%,周边区域地表水、土壤pH值上升到6以上,地表水重金属削减90%以上,下游横石水流域地表水常年保持III类水标准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地质灾害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凡口铅锌矿区重金属酸性土壤得到修复,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立起免维护、不退化的植被多样性生态系统。北江上游流域重现昔日怡人景色,继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新山片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治理前后对比照片组图
接下来,广晟集团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全国一流智慧绿色矿山,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安全屏障,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美丽广东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撰稿:何源光
编辑:刘 韵
编审:杜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