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出与坚守 铸就非凡匠心——刘武生

1.jpg

刘武生,男,中共党员,1993年参加工作,现任大宝山矿经济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科协副主席、地质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全国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韶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荣获“第二届韶关工匠”和“广晟工匠”称号;2021年荣获广晟集团“七一”表彰“百名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jpg


付出与坚守,是永恒的底色

1993年,刘武生从长沙有色金属高等专科学校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后,开始从事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为了获得最可靠、最踏实的地质研究资料,他常年行走在沟壑阡陌中,穿梭在荒山野岭间,与孤独为伴。工作时,往往肩背地质包,手拿地质锤,白天翻山越岭、采集样本,晚上整理资料、绘制地质图。凭借着对地质工作的执着,凭借着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底色,他二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地质勘察一线,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地质找矿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汗水。


领衔担纲,找矿实现大突破

2017年,刘武生作为紧缺实用性人才被引进大宝山矿,专门从事挑战性极强的外围及深部地质找矿工作,承担大宝山矿地质找矿以来钻探任务最多、最繁重的项目——中南部斑岩铜矿勘探项目。


2018年6月,在调查次英安斑岩体过程中,刘武生发现斑岩体的张性裂隙中含有大量的微细矿脉。依据“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他利用数字化矿体三维模型,总结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宝山“双推双控双成”成矿模式。


2020年11月,刘武生带领团队在岩体上设计斜孔51个,总进尺24000多米,见矿总长度约9800多米,斑岩型铜矿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估算,探获铜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且深部仍有巨大找矿前景。这标志着在我国华南地区实现大中型斑岩铜矿的找矿突破,填补了华南地区斑岩型铜矿成矿理论的空白。


紧跟新时代,践行新思想

按照大宝山矿“三步走”发展战略,刘武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发展成就,得到自然资源部的高度肯定。大宝山矿获得广东省绿色矿山荣誉称号和全国绿色矿山科学技术——重大工程类项目一等奖,顺利入库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推荐为全国绿色矿山示范单位。刘武生还为公司争取到政府科技创新、项目奖补等资金达2500多万元。


2021年初,刘武生创新工作室正式被授牌第二届韶关工匠创新工作室。他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把年轻同志成长成才当成服务群众最大的任务来落实,对地质找矿团队成员关于国内外先进的找矿理论及技术倾囊相授,提高团队的专业技能,多次在《地球学报》、《世界有色金属》、《采矿技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实现团队成员知识大提升、技能大提高,同时也带出了一支敢打硬战、能打胜仗的地质队伍。


参加工作以来,刘武生以“求真务实、精耕细作”为信条,曾主持国内外多项勘查项目,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MVT型铅锌矿深部勘查技术与找矿示范研究项目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到过鼠疫疟疾肆虐的非洲,闯过毒蛇猛兽横行的亚马逊雨林,足迹踏遍山高地险的南岭诸峰,破解了一系列找矿重大难题,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作者“认真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撰稿:谢亮辉、林文敬

编辑:刘 韵

编审:王国伟

贝斯特bst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