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筑梦 创新前行——记广晟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黄双

1.png


5月24日,在广晟集团2021年科技创新大会上,有色集团广晟新材副总工程师黄双荣获“2020年度广晟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黄双是一名扎根钽铌冶炼生产一线的冶金分析正高级工程师,2020年“广晟工匠”称号获得者。


2.jpg

 

黄双1989年7月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入职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她三十年如一日扎根钽铌冶炼生产一线,坚持冶金分析工作,很快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钽铌分析领域的行家里手。


钽铌是最稳定的金属之一,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航天航空、军工、光学、冶金、医疗等领域,属国家战略金属。我国虽然是钽铌冶炼大国,但并不是钽铌资源大国,钽对外依存度达84%,铌对外依存度高达99.5%。如何将宝贵的钽铌资源在冶炼过程有效地提炼成高附加值产品,离不开贯穿于产供销全过程的“眼睛”:化验分析,既看到矿的纯度,也看到半成品的瑕疵与看到产品的优劣。黄双以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领技术团队先后破解了钽铌检测分析中的多项业界难题,助力广晟新材钽铌分析技术领跑中国钽铌行业。


打破专家断言,大幅提升微量硅分析效率和精度。钽铌中关键性杂质元素微量硅的分析周期长且精度不佳,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钽铌行业检测效率的瓶颈。为突破这个瓶颈,缩短分析周期,提高分析精度,黄双带领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到ICP光谱仪检测钽铌中微量硅的试验中。长达6个多月的坚持,黄双团队终于迎来突破性进展,通过创造性改进仪器进样系统、优化仪器技术参数、分析洗液配方、超前分析试剂提纯等措施,成功运用光谱仪实现了微量硅的精准分析,分析周期也从原来的5小时缩短为1.5小时,一举攻克国内外专家公认的钽铌分析技术难题。该项检测技术在我国钽铌行业的应用属于首创,于2015年成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并被写入2019年修订的钽铌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之一。


引领行业发展,开发高纯产品检测分析方法。2002年,广晟新材拟引进ICP质谱仪解决晶体级高纯钽铌产品的分析瓶颈,虽已有国内同行企业的选型参考,但黄双团队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坚持对世界领先水平的几家质谱仪进行现场试验比选。她奔波于广州、深圳、香港和北京等地,通过大量试验、科学研判、精准选型,率先在我国钽铌行业引进ICP质谱仪实现晶体级高纯钽铌产品的分析,并通过冷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样品前处理的优化、试剂纯化等,实现选型仪器对高附加值产品-半导体用高纯五氧化二铌的分析方法的创新,大幅度提升了分析精度、分析效率。该技术运用案例于2019年形成专业论文在《冶金分析》杂志上发表。


3.png

在勇于创新、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的激励下,30多年来,黄双始终坚守初心,专注于钽铌分析,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攻克多个行业技术难题,助力广晟新材钽铌分析技术领跑行业,达世界先进水平。有了化验分析这个“火眼金睛”,广晟新材钽铌产品生产控制“如鱼得水”,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了业界和用户的充分肯定:钽粉等五个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低氧钽粉先后获得国家有色工业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技奖;FTB-42电容器级钽粉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高纯氧化铌、高纯钽粉、高纯氟钽酸钾的研发和生产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广晟新材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4.jpg

    

十多年来,黄双参加起草二十一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其中参加起草的行业标准《钽铁、铌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三等奖;参加起草的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钽及钽合金粉》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


匠心筑梦守初心,砥砺奋进新征程。今天,总投资约10亿元的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清远英德紧锣密鼓地建设。为打造世界领先的钽铌分析检测中心,黄双又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新厂化验室设计及分析仪器选型等工作,立志在新的舞台上取得更好成绩,为有色集团聚焦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广晟集团“奋进世界500强”贡献智慧力量。



撰稿:张启达

编辑:刘   韵

编审:龚小明



贝斯特bst游戏